找到相关内容40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佛教文化传承与发展有效途径

    夺目的光辉,就在于其重要理论基础就是因缘和合的世界观,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平等和平的价值观,其蓬勃的鲜活力就是慈悲济世的道德观,其弘法的感染力就是契理契机的教育观, 其弘化的感召力就是身体力行实践观。 ...

    汪祖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1265845.html
  • 佛教与生态文明(二)

    如果佛教的平等的生命观、慈悲观、道德观等思想被广泛的接受,在心灵深处培育出积极的、高尚的、持久的精神理念,必然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宁。   4、 有益于提升理想人格。   人格是立世之本。只有...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5666514.html
  • 《海峽兩岸人间佛教改革方向的辩证思考》緒论

    的认识论,诸行无常、时空无尽的宇宙观,无我利他、度人无倦的人生观,不即两边、立于中道的辩证法,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道德观,三学并重、止观双修的修养方法等核心思想,以及佛教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

    徐孙铭 陈芷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0769848.html
  • 叶小文:刍议儒释道之“和”

    厚德载物,树立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和文化观;诚信正直,树立义利统一的道德观;慈孝恩义,树立家道和顺的家庭观;成己成物,树立崇德广业的人生观。(参见牟钟鉴《儒学与社会和谐》) ...

    叶小文 (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0773170.html
  • 新平、元江傣族的原始宗教崇拜

    傣族社会中人的自然观、历史观、道德观、价值取向等,都具有决定性的重大影响。它既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实体,又是社会文化系统。它源于早期人类社会的存在,又反作用于社会,支配着人们的文化行为。故对元江上游...

    毛佑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25781223.html
  • 宗萨钦哲仁波切:慎勿诽谤密宗

      在历史上,金刚乘一直面对它是否为佛陀教法的质疑。就如同印度的小乘佛教宗派声称大乘不是佛陀的真正教法而加以拒斥,有些小乘和大乘的教派也同样地抨击金刚乘佛法的真实性。   就某些角度来看,这是能够了解的。佛教是在古印度发展出来的,印度文化由种姓系统和明确界定的行为准则来支配,由神圣又过分精神化的婆罗门贵族订定了社会上可接受的宗教标准和宗教信徒行为的规范。婆罗门的宗教道德观,除了平常的不杀生、不...

    宗萨钦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0181478.html
  • 走出修行的误区——关于菩提心

    他之间的藩篱。是非对错、道德观、价值观、信仰都能成为拒绝交流的好借口。你认为自己是对的,是站在道德、正义一边的,所以有理由漠视对别人的伤害。或者,你认为自己对生命、世界的了解更深刻、更透彻,因而很难向...

    希阿荣博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5681627.html
  • 佛教伦理思想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佛教伦理思想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常海   “诚信”这一人文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需过多的强调和倡导,人们也会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把它纳入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并很自然地将其视为做人的“基本”。可是自从我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以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商品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轨中),原本习以为常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乃至义利观,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便产生了某种程度的...

    常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5484633.html
  • 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定位及其发展构想

    众善奉行的道德观,三学并重、止观双修的修养方法,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以及佛教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内所积累的丰硕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当今...

    姚南强 柴紫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84285118.html
  • 养德兼充学大道求诸野——关于弘一法师德学研究中的民学精神

    奸、诈、骗、取,为了经营,时髦谄媚。   中国民学秉承可贵的真实精神,注重实践,先立德后立言,经历史变迁,始终一贯,千古不易。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于民众的道德观,始终坚持的信条,少空泛的理论,忌...

    张一德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02992388.html